2012年9月1日 星期六

一場「集體智慧」的創作展

陳殿禮寫於石牌居 2012/8/31
     「有心.盡心」是對策展人幼健兄的註解,從2010年第一次策展開始邀請個人共襄盛舉,惟礙於學術研究壓力遲遲不敢應允,時至今日進入第三個年頭再次邀展,其對於創作的熱忱深深打動人心,因此參與此次創作展,將個人對於琴桌的想法透過作品就教大家,策展人邀請書文分享,僅以個人心得拋磚引玉…

「創作」係創作者對於事物的想法與哲思,透過一種形式的傳達與接收者對話的過程;因此,作品成為訊息傳送與接收的介面,亦成為一種溝通的「語言」;一種傳達的「符號」。因此,對於符號的詮釋可經由創作者自身經驗而來,透過對古琴形塑歷程的體驗,目睹她在細心雕琢中逐漸成形,細細的品味創作者在琢磨中表現琴的溫潤感,如同她所發出的聲音一般,能發人思古之悠情,這對於我長年從事研究與設計的人而言是必要的,亦是個人設計所追求的目標,因為作品的內涵源自於人文藝術的涵養,不論是古琴或她的桌子,創作者都在相互表意,找尋共通的符號,使用相同語言,希望可以談得來,成為最佳拍檔。
 
古琴和她的桌子-創作展,在紅娘-幼健兄的穿針引線下媒合,好似古代男女雙方透過媒妁之言情定終生,對於未曾謀面的情人,我總是內心忐忑,按捺不住性子,想先探探未來媳婦娘家的模樣,於是創作前走訪了位於上八仙「梓作坊」古琴的娘家,進一步瞭解她的出生背景及製作的過程,解析她的姿態,以便進一步思考承載她的情人-桌,該呈現何種的面貌才是最登對,希望在拍婚紗照的那一剎那,留下最美好的鏡頭,能在結婚典禮當天受到各界的祝福與好評,成為一對佳偶,這是所有創作者共同的願望。
台灣產業的發展,要從OEM轉型成ODM進而成為OBM產業型態,需要的是從「勞力密集」的產業型態,轉型成為「創意力密集」,進而成為「知識力密集」的產業,這是未來台灣的競爭力所在,透過此次「集體智慧」的創作展,展現台灣木作產業的新樣態,亦希望作為新能量催生的動能,期待有更多具創意力展現的平台,呈現台灣未來「木作產業」的新曙光,期待其發光發亮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